背景:
阅读新闻

柔性教育:中职计算机技能训练的新理念

[日期:2009-03-13] 来源:奉化职教中心  作者:陈峰巨 [字体: ]

 [摘要]  为了适应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针对职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技能的训练应引入“柔性教育”的新理念。本文通过对“柔性教育”的概念的介绍,分析了其在中职计算机技能训练中的优势所在,并给出了相应的训练策略。

 

[关键词]  柔性教育;理念;可转移技能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学校传统模式的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变化和更新极其迅速,而近年来新招入的学生成绩较差,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应对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我们引入“柔性教育”的新理念,即采用“重基础、重能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要培养学生的可转移技能,促使其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更主动地适应各种挑战。

 

一、“柔性教育”的概念和形成发展过程

 

所谓“柔性教育”,是指以满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和培养学生未来适应能力为宗旨的,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可组合性、可选择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教育。这里的“柔”是相对“刚”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教育的弹性和灵活性,强调个人潜能的开发和应对世界变化的能力。

 

“柔性教育”是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但使商业、通讯和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使社会劳动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学校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讲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经常地变更教学计划和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柔性技能,提高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

 

二、中职计算机技能训练的“柔性教育”优势

 

“柔性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采用弹性、灵活的教育方式,注重对人能力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和教育效率的提高。柔性教育理念具体到中职计算机技能训练中,克服了过去那种只重视考试、不重视能力培养,只重视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单一教学和训练模式。教师在平等教育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强调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重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可转移技能和各种学习、训练方法。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的个性能充分发挥,能力能更进一步提高。“柔性教育”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学生能力训练方面,突出“可转移技能”的培养

 

可转移技能强调的是做的能力而非知的能力。它包括数理能力、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等,因此在计算机技能训练的课程设计上,教师着重考虑让学生做出什么东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集中在掌握知识的程度上;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学生书本中规定的应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讲解在训练中有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解决方法。同时,适当介绍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去钻研、去研究;作为教学的结果,不再是什么专题研究,而是实际操作能力,亦即在一门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能够做什么,不会出现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情况,而且也能适应以后计算机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的挑战。 

 

2  通过“反省实践”的应用,增强学生自我提高能力的过程

 

反省实践是一种鼓励学生进行日常的、持久的自我反省,让他们自己抉择未来,并有效地学习过去和当前的经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较多的是涉及到学生的技能训练内容,由于学生基础差和操作经验少等各种原因,在观看了教师的演示、具体的讲解后,学生自己在操作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是教师直接给出解决的办法还是让学生自己尝试去找答案呢?教师应要求学生回忆刚才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出现问题时的具体情况,并适当提示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直至自己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了问题后,要求学生不断总结,既要求掌握排除故障的方法,也要求牢记出现问题时的错误操作方法,以免在以后的操作中犯同样的错误。

 

3、从考试评估转向方法评估和主题评估,即从重结果评价到重过程评价的转变

 

评价是教学效果好坏的直接检验手段,而评价方法的改变,将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方法和导向。在计算机技能训练方面,将评价方式从过去的以考试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实习计划、实习报告等作业为主的形式。在这种评估中,它可以包括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专题、方法讨论,可渗透大量可转移技能训练的内容,也可包含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介绍以及解决办法的探讨,从以前千篇一律的考试到允许发表自己各种见解,强调学生做的过程而非做的结果,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三、加强计算机技能训练的策略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各种技能,更好地从事各项工作服务,我们应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掌握技能的效率。

 

1  采用柔性教学计划

 

在步入信息技术的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的技能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变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影响,采用富有弹性的计划,来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变化。

 

近年来,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素质在不断下降,而且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兴趣爱好各异,计算机专业的情况也如此,因此,在制订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时,要求所有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最基础的课程,如中英文输入、操作系统(Windows XP)、办公软件(Office 2000)这三门课程和了解学习期间所有计算机专业课程,由于基础差异或以后要从事的职业方向不同,在对待余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上,可分别实施教育。对将从事图形制作的大部分女生和部分男生,要求其掌握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Flash等软件的操作技能;对将从事计算机维修的大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男生和部分有兴趣的女生,要求其掌握计算机发展概况、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技能;对学习基础较好而将从事编程工作的学生来说,要求其掌握数据结构、VBVC等课程。采用柔性的教学计划后,将使所有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的各种课程的基础上,能有重点地掌握或精通某一方面的课程,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注意培养学生可转移技能

 

培养可转移技能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学生在其职业生活中迅速成长、发展的有力举措。可转移技能强调的是做的能力,其中包括数理能力、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等,为此,我们要把可转移技能分解,并将其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在课程设计中,要把教学的重点转向对能力的培养上,鼓励学生掌握的每一点内容,不断激励学生去进取、去探索;要鼓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动机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能不断汲取新知识。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各种软、硬件知识层出不穷,即使是同一软件在较短的时间内也会推出不同版本,因此,在教学上,应详细讲解某一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具体操作方法,要讲清易犯的错误操作以及预防方法,另外可适当涉及该内容的发展史和发展动态,为以后自学更高版本软件的操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3、充分利用网络,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网络是当代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学生许多最新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将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获取。由于网络上查阅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能方便地查到许多介绍技术的文章,因此对于不断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必须充分地利用网络,来扩大知识面,开阔学习的视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计算机的各种软件、硬件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更新,对于处在信息社会的人来说,不可能无休止地回到学校进行知识培训,因此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提高技能,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例如,对于一个小的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有些我们可触类旁通,直接就会操作,碰到不会操作,怎么办?可通过www  baidu com搜索引擎,在输入框内输入相应的关键词,通过搜索,能看到许多有关该软件的介绍文章,选择其中一篇,按文章中的介绍步骤操作,一般均能顺利地完成相应的操作。

 

参考文献

 

[1]赵华胜.面临挑战 勇于改革 构建计算机教学新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6).

 

[2]吴晓义.柔性教育:美国高等改革的新动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18):56~61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