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重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高考现状及迎考策略
2009/12/31 8:22:46
【摘要】实施新课改对于非重点普通高中来说,三类学生往往就是学校考“3+技术”的主力军,他们代表着学校的未来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与平时学习差不多,缺少高考的临战状态,另外信息技术上课在高一,高考复习在高三,许多学生复习时内容都忘了,甚至许多学生连教科书都找不到,复习时间总共只有一个多月,而内容却非常多,就这类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考 现状分析 策略
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后,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增加技术考试,侧重测试技能型能力,对应现有的第四批录取的高职高专院校,技术科目包括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先由学生自主选考一门,条件成熟时二者皆考。对于重点中学来说,三类学生只占一小部分,而相对于我们非重点中学普通高中来说,三类学生占据了大部分,这样子一来,信息技术学科在学生和教师及领导眼里,似乎和语数外有同等的地位,实则不然,学科所占的分数只有一百分,并没有上升到一百五十分。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热情很高,可没多久,兴趣就荡然无存了;学生对于玩游戏、上网聊天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没有兴趣。在这样的前提下,本人对问题也作了一些思考和尝试,下面就非重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高考现状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信息技术高考的现状与不足
1.教师人员的分配问题
由于学校平时不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从而削减了信息技术教师的配备,一般二千多人的学校,只有四五个信息教师。即是一线的教师,又是教辅人员,他们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还得维护好机房,同时做维修电脑的工作。即便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却得不到学校领导和其他学科教师的认可。甚至有些主要学科的教师们认为:“他们不是整天都在歇着吗?”。由于信息教师工作是隐性的,所以很多工作都是干了白干。学校在制订教师工作量补贴方案时,从来不会想到信息技术教师们做的一些(比如加班维护机房)工作。这大大降低了信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 课时设置问题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规定高一每周2课时,除去期中期末和节假日外,一学期下来,实际教学时间大约在30-35课时左右,高一会考结束后,高二一年是没有信息技术课,高考方案一调整,高三突然开始要上课复习并参加高考,大部分内容学生已经遗忘了,有些同学连书都不知道扔哪里,在学校面临这样困难下,非重点普通高中学校在暑假期间都会介入信息技术课,每周六七个课时加一节晚自修,直到第一次信息技术高考结束,当然,也有些学校可能会课时设置的更多或更少。
3. 考试的形式改变
从会考的上机考试改变为高考的纸质考试。形式的转变,带来内容的相应变化,随时带来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首先要认真读透考试说明。以其中的一题为例,内容是关于电子邮箱的申请和使用,题干中说明该邮箱容量为“2G”,于是面对题目中“能不能发送一个携带200MB附件的邮件”,很多学生可能会错误地回答“能”,而不会留意到在题目所附表格中有一个附注——附件大小最大为15M。“卷面答题要求学生信息关注度广一点,像做理科题目一样,步步小心。”在考试说明的例题中,我们还特别留意了一道题,是考察打印机的各种参数。“像这类题目,尽管课本上内容都不多,平时学生也都不会留意,但从这道例题中,应该看出点‘门道’。”平时要关注常用数码产品的各种设备性能和说明介绍,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二.信息技术高考现状的分析
1.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高考方案每隔几年都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几年学校开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学校的领导对信息技术这门课认识也不够,再加上领导自身对信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金松软件
Powered by iwms